在中國國航最新的公告中,雖然表態中航集團旗下航空貨運物流業務將啟動“混改”,公司亦將積極參與其中,但具體操作方式、方案等則未有披露。
對此,一位長期跟蹤中國國航的西南某券商交運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充分參考上市公司公告及分析其涉及業務后,認為旗下國貨航進行“混改”的可能性最高。
根據工商信息資料顯示,國貨航目前股東主要由三方構成,其中中國國航持股51%為實控方,國泰航空中國貨運控股有限公司和朗星有限公司則分別持股25%和24%。
另外,中國國航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底,國貨航共有飛機15架,投入可用貨運噸公里為117.46億,實現營業收入90.23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是0.11億元。
“通過混改,一方面,國貨航調整貨機運力投入 ,提高收益水平;另一方面加強客貨飛行資源聯動,貨站業務持續增利;同時也能推進與快遞及電商公司合作等新興業務。”上述分析師解釋。
稍早前,有市場消息稱,對于此次“混改”,中國國航以及中航集團對其進行的定義,是希望借助此次改革,使國貨航由傳統航空貨運企業轉型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綜合物流服務商。
不過,國貨航并非唯一存在“混改”可能性的企業,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綦琦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根據自身了解到的情況,此次標的很可能是中航集團旗下的民航快遞。
“當時在整個國有改革的時候,民航快遞劃歸給了中航集團,民航快遞現在是中航集團的全資企業。有可能是以民航快遞為標的進行混改。”綦琦說。
民航快遞官網顯示,公司成立于1996年,為中航集團旗下(持股81.37%)的綜合物流公司及相關業務服務提供商。截至去年三季度,民航快遞營業收入為5.52億元,凈利潤則為0.05億元,2015年的凈利潤則是50萬元。